初秋这几款养生粥,晨食养肝健胃,晚吃助睡眠!关键味道特别棒,上桌一滴不剩

时间:2022-08-27 22:30:44 | 浏览:532

夏秋之交,相信不少人跟小编一样,总是没胃口。这时候,喝点清淡易消化的粥,就是个不错的选择。粥被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白粥都如此养人,再加点“养生料”,就能起到不一样的养生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初秋的养生粥。粥里加核桃,补肾

夏秋之交,相信不少人跟小编一样,总是没胃口。这时候,喝点清淡易消化的粥,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粥被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白粥都如此养人,再加点“养生料”,就能起到不一样的养生作用~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初秋的养生粥。

粥里加核桃,补肾补气血

核桃性温补,有强身、补气血、通便的作用,常食“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尤其适合神经衰弱、气血不足、习惯性便秘的人。

  • 食材:

粳米100克、熟核桃4-5枚

  • 做法:

1.核桃掰成两半,小火炒香后盛出,捣碎。

2.大米洗净加水,煮成粥后,放入核桃丁,再煮半分钟即可。

注意:

核桃属于高热量食物,几乎“一勺核桃就等于半勺油”,每天食用最好不超过40g。

粥里加芡实,健脾助消化

食欲不振,其实是脾虚的表现。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脾不好了,食则无味,补也无效,体内湿气也无法排出。

芡实被称为“水中人参”,能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抗衰延年。煮粥喝,健脾开胃特管用。

  • 食材:

芡实30克、粳米100克

  • 做法:

1.将芡实洗净、泡软、蒸熟。

2.把水烧开,把食材都放入锅内,再次沸腾后用中小火熬,与粳米同煮至熟软。

注意:

芡实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且难消化,所以便秘、腹胀、感冒病人、妇女产后以及婴儿不宜食用。

粥里加莲子,晚上睡得香

中医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经,补益心气,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五心烦热等症状。晚上吃一碗香香甜甜的莲子粥,能助你一觉睡到天亮。

  • 食材:

糯米100克、干莲子100克、银耳15克、冰糖15克

  • 做法:

1.将干银耳、莲子用清水泡发 2 小时 , 银耳撕成小朵 , 滤干备用。

2.把水烧开,把食材都放入锅内,再次沸腾后用中小火熬,最后炖 20 分钟左右即可。

注意:

大便干、便秘、腹胀积滞的人,最好少吃莲子。

粥里加山药,养胃更护胃

山药自带的粘液,能养护胃黏膜,常喝山药粥,有健脾、益胃、止泻的作用。

  • 食材:

鲜山药150克、粳米100克、食盐一勺

  • 做法:

1.把淮山削皮、洗净切片。

2.把水烧开,把食材都放入锅内,再次沸腾后用中小火熬。关火后 , 不开盖焖一会 。

注意:

糖尿病患者不可多食。因为山药的淀粉量较高,如果过多食用会导致血糖升高。

粥里加薏仁,湿气除光光

夏末秋初,最该祛湿。湿气重的人,可能会有胸闷乏力、大便溏稀不成形、皮肤起疹起痘之类的小毛病。久而久之,还会出现关节疼痛,肥胖水肿等问题。

要想祛湿,不妨喝点赤小豆薏仁粥。

  • 食材:

糯米100克、赤小豆200克、薏仁200克

  • 做法:

1.红豆、薏仁隔夜浸泡,洗净备用。

2.沸水中倒入红豆和薏仁,中火煮1小时。至粘稠状,即可出锅。

Tips:薏仁,选炒过的更好

薏仁有生薏仁和炒薏仁之分,两者都擅长健脾,但生薏仁偏寒凉,易伤脾,炒制后,寒性相对会减少。

大家可以在药店买到炒薏仁,也可以自己动手炒,把生薏米炒至微黄即可。

粥里加竹荪、西兰花,防癌强免疫

煮粥时,加点竹荪、西兰花之类的“防癌明星菜”,隔三差五吃一次,对增强免疫力、降低得癌风险很有好处。

  • 粥+竹荪

梗米50克先熬粥,快熟时加入提前泡软、切碎的竹荪10克,再煮10分钟即可。

  • 粥+西兰花

梗米50克熬粥,快熟时加入碎西兰花80克,再煮5分钟即可。

粥里加百合,润肺又止咳

秋燥来袭,人容易咽干咳嗽,还易上火,出现肺热咳嗽的症状。

遇到这类情况,可以喝点百合粥。百合性味甘、微寒,入肺、心经,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

  • 食材:

百合30克、糯米100克、盐适量

  • 做法:

1.干百合用温水提前一小时浸泡。

2.把水烧开,把食材都放入锅内,再次沸腾后改为文火煮到米烂粥稠就可以了。

注意:

百合偏寒凉,容易拉肚子或者怕冷的人不适合吃;寒咳的人(咳嗽带有清白色稀痰泡沫)也不宜食用,否则会使寒咳加重。

粥里加山楂,降脂护血管

山楂能降血脂,扩张血管而降血压,能预防和改善血管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

  • 食材:

鲜山楂60克(或山楂干45克)、糯米100克、砂糖适量

  • 做法:

1.山楂煎取浓汁,去渣,与梗米同煮。

2.将熟时加入砂糖,煮沸即可。

注意:

孕妇不宜多吃山楂,否则可能诱发流产。患胃病的人,特别是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宜空腹吃山楂。

4个小诀窍,帮你把粥煮得又香又营养

细心的小伙伴肯定会留意到上面小编建议的米,有糯米也有粳米。那你们肯定会问,什么米煮粥比较好呢?

这主要看你喜欢什么样的口感。

    糯米比粳米粘性强,胀性强,煮着煮着就会“化”了;

    粳米(东北米,珍珠米等)的口感更绵软,胀性少,久煮后还有粒状的口感。

最后小编总结了4条煮粥小诀窍,教你怎么把粥煮得又香又软,赶紧学起来吧~

1. 煮粥前先将大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 , 让米粒膨胀开。既能省下煮粥的时间,又能让煮好的粥口感更绵绸。

2. 等锅里的水烧开以后,再把米和其他食材下锅。如果用冷水煮粥,米容易粘锅,一不小心粥就糊了。

3. 熬粥要用中小火,不要为了节省时间用大火,这样的粥煮出来不够香软。而且全程最好都盖上盖子,担心溢出的话,可以盖偏些,留条小缝隙。

4. 煮好关火后 , 不开盖焖一会 , 吃起来口感会更好。

相关资讯

五个低成本有成效的养生技巧,你必须要get

人的身体就像一台机器,如果一直让它运转而不进行适时保养的话就会出现各种小毛病。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个简单的养生技巧可以很好地维持个人健康。一,晚上九点到十一点间前入睡。这个是老生常谈

养生是什么?这4条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养生

许多人都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但其实良好习惯带来的好处,是有依据的。例如,每天花一分钟时间,用双手掬一捧水,清洗鼻腔,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鼻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立秋后就喝这3种时令养生汤,润肺去湿补血气,喝再多都不怕胖!

经过一个夏天的闷热,终于立秋了,咱们赶紧得喝点汤,去湿气润肝肺、补点气血,不然入秋后干燥难耐,很容易失眠烦躁、上火生病,花花今天就教大家做3个时令养生汤,快速炖煮,省火省力!莲藕蹄花汤家里的老人常说,立秋后要吃点“白食”,清清夏天的火气,莲

平时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这4款养生汤记得煲给家人一起喝

饮食是最关键不能忽视的部分。大家记得煲一锅汤,和家人一起安心享受生活!四神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春季养生除了要注意疏肝理气外,

#橄榄中国味 感恩添美味#潮汕汤品6⃣️花胶养生汤

自从两个孩子出生后,研究各种辅食汤品更认真了,不管是家常小菜,还是孩子的各种烤箱面包,我都是很认真的去学习尝试。挺感谢两个小粉丝的支持,对我做的各种美食都是拍手称赞。 今天还是继续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日常汤品。两个孩子很爱和汤,所以我也是不断

炎炎夏日必备七款凉饮 清淡养生促健康

炎炎夏日,出汗多,消耗大,容易烦躁又没胃口,怎么办?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几款夏日饮食,让你轻松度过酷暑夏日。1、槐花蜜饮槐花属于凉性,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夏天可以用来消暑。槐花蜜也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属于蜂蜜中的佳品。两者搭配食用可以达到消暑

三伏天推荐7款养生粥,简单营养,去热解暑,清凉爽口,全家爱喝

大家好,我是侦食趣,三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出汗多,这个时节宜养生,今天小侦就推荐7款养生粥,做法简单,清凉解暑,清甜滋润,营养好消化,大人小孩都爱喝,安稳度三伏,接下来就跟着小侦的步骤赶紧去实践下吧!冰糖银耳红枣薏米粥1、准备食材:银耳、

胃口差不想吃饭?不妨试试这4种开胃养生粥!

吃也吃不下几口,不吃也不行,晚上肚子容易饿。这时候,其实在家煲点粥是个不错的选择!4碗开胃养生粥,让你晚餐换个花样1、红薯大米粥做法:红薯250克,大米100克

秋燥多喝粥,五样不同的养生粥,样样都金典,常喝补水润肤除燥

秋天天气干燥,温度下降,是不是觉得皮肤都变干燥了,脸上的皮肤都紧绷绷的,连手上的皮肤都变得异常的干燥,每次洗完手都要及时涂抹润手霜。每天早餐或者晚餐喝上一。在这样干燥的秋天,就适合每天多吃各种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多喝粥。

年龄越大的人越要补气血,冬天要喝2种养生粥,把做法都写清楚了

气血是支撑人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之一。在现代医学理论当中,认为当身体处于贫血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机体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出现了不足的情况,进而让运送氧气的工作停顿或者是变慢,最终就有可能导致人体气血不足。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剑门关旅游攻略火龙果种植网抽油烟机品牌网鸡宝宝取名网中山新闻爆料网老庙黄金首饰小红书资讯网朱氏国学起名网观赏鸟知识网四川旅游网登山运动网生物科技网保山今日新闻网雅培奶粉评价网TCL冰箱评测网
养生知识网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最全面的健康养生网站,秉着传承保健养生、养生知识的理念,为广大网友分享养生方法和常识、养生之道等养生小知识,健康养生知识、健康养生、保健养生、养生之道、养生小知识、健康养生知识、养生方法、养生常识四季养生小常识、中医养生知识、专业的健康养生知识网站,分享保健养生之道。
养生知识网 helijumei.cn ©2022-2028版权所有